倪海厦徒弟-陈宇辉在<倪海厦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选>

info

≡ 倪海厦徒弟-陈宇辉在<倪海厦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选>

陈宇辉,一名中医师,通过学习倪海厦的人纪,看到中医完全不同于以前认知的世界,触摸到了中医所能达到的高度。


谈谈倪老师对我的影响

接触到倪老师是个偶然,当时临床上遇到瓶颈,某一天上网的时候无意间进到了美国汉唐中医学院的网站,从此开启了中医的另外一片天,所以我对倪老师除了感恩还是感恩,就在老师逝世10周年的时候,我想谈谈老师对我的影响。


倪海厦逝世十周年纪念会

针灸

《人纪针灸》是我第一个接触到倪师的DVD。当年,开始时并未买整套《人纪》,先购买针灸看了再说,没想到这一试,后来成了主顾。其实内容在学校中都学过,可为什么看倪师讲起来却如此生动,很容易理解,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穴位的位置、功用、补泻、理论,没有多余的废话,全部都是干货,一听就懂,看完马上运用,而且立竿见影,真是太神奇了!看完针灸后就立马又把其他四套《人纪》都买回来看,太过瘾了!以前在学校读书都没那么认真。


学习人纪针灸时对我临床帮助最大的首推“人体生理动态模型”,也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心脏,外面包着肺脏,然后开始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喜,心藏神,心脏不断地搏动,产生的热经由肺(天幕)的肃降作用,心移热于小肠……”我觉得这是倪师对中医最伟大的创建之一,虽然倪师总是谦虚地说他讲的内容都是经典里古人讲过的东西,没有一样是自己创出来的,但能把这些理论整合在一起,只有天才才做得到!


我学习了这个模型之后,不但更清楚人体气血津液循行的规律及脏腑气化的作用,还能以此理解所有经典的内容,对中医知识的认识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在面对病人解释病情时,照着老师的方式依样画葫芦,病人很快就能了解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又手脚冰冷,为什么三五天不大便,完全无便意,肚子却不会不舒服……诸如此类,甚至常常把完脉,手掌在额头摸一下,就开始画图解释,病人总是不断点头,惊讶地表示,我都没说医师怎么知道?我又不能喜形于色,只能暗爽在心里,这都是倪师教会我的特异功能。所以我要感恩倪师让我的中医功力迅速提升档次,而画图解释病情是在桃花岛跟诊时偷学的,太好用了!


跟诊学生

在针灸治疗部分,主要是对五俞穴的补泻运用,以前学习怎么就觉得很难,听倪师讲解又感觉如此简单呢?真是奇妙。其他还包括了许多常用的组合穴,如:中风八大要穴、心脏病特效穴、腰痛特效穴、环跳穴补法、膝五针、三皇穴、眼病治疗穴、酸痛辨证循经补泻法等等,几乎都是立竿见影,跟诊时倪师几乎天天在针,看多了也就会了,而临床上很多病如心脏病,药还在煮,一针下去疼痛已经消失了,强调针药并施的重要。


诊断

再一个就是穴位诊断,倪师说经络穴位是双向的,同一个穴位既能治疗,又是疾病的反应点,所以能够用来诊断,运用这个原理能够增加对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和信心。例如:胆石点、肾石点、督脉诊断点、耳穴诊断点、腹部诊断点等等,再加上倪师独创的眼诊及时辰诊断,完全可以不用去西医医院做检查,而且更早发现。倪师常说:“中医是一门能够站在外面就能看到里面的医学。”

盗跖的故事大家一定还言犹在耳,我要感谢倪师让即使不会通灵、不能透视,又不是脉神的我也能拥有精准诊断的功力,成为一个一手拿探针,一手拿手电筒,再问几个简单问题就能看病的医生。


动画里的盗跖

“十问”是一个中医师面对病人问诊的基本工作,但是以前我还未研读人纪课程之前,虽然也很认真的问诊,但是直到学习人纪后才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有非常深的意义,都是为了要确认病人的阴阳寒热。而且要不断地追问,直到得到你要的答案为止。

以“口渴”为例,如果病人说“会口渴”,你不能马上认为他是热症,你还要问他“你口渴时想喝冷水还是热水?”而且一定要确定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此外口渴是不是喝了水就能解渴,还是渴饮千杯还无法解渴?或是渴而不欲饮呢?每一个答案都是一个不同的诊断意义。如果病人“不会口渴”整天不用喝水,当然又是不同的诊断结果了。


所以我觉得这“十问”的水实在太深了,如果没有对经方有深入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到的。

经过详细的诊断过程综合判断后就要下一个诊断名称,在目前医疗制度下,一般医师会以西医病名来做诊断,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癌、肺癌等,其实这与中医一点关系都没有。倪师的诊断大致分为:伤寒六经病名(太阳伤寒证或麻黄汤证、阳明经证或白虎汤证等)、药方为诊断名(射干麻黄汤证、旋覆花代赭石汤证)、八纲诊断名(上热下寒、里寒证、寒热并结、心阳不足、肝家阴实),也只有如此下诊断,治疗处方自然就出来了,完全不用考虑西医病名,才不会被误导。


处方

我们都知道中医医圣是张仲景,中医圣典就是《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没有不顶礼膜拜,也都殚精竭虑地钻研,但光是《伤寒论》的113方,我们到底都了解,都会用了吗?在我还没有接触人纪之前,大清龙汤几乎没用过,药柜里压根没有大青龙汤这个东西,但当我读完《人纪·伤寒论》后,只要遇到伤寒高烧、咳嗽痰黄、表寒里热症,大胆使用大青龙汤,结果都是一剂知二剂已,这种天壤之别不知道有多么激动,也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能了解我的心情!

倪师常讲温病派医师视麻黄、桂枝、附子为蛇蝎,根本不敢使用,既然尊仲景为先师,为何医圣写的书所用的处方药物,做医生的居然不敢用,这逻辑太奇怪了,可见完全看不懂《伤寒论》,又如何能理解药物的使用呢?如果只见其害而不见其利,难怪许多重症和疑难病症都治不好,只能拱手让给西医,能不让中医人嗟叹吗?


张仲景

除了麻黄汤、桂枝汤、四逆汤不敢用以外,更遑论十枣汤、甘遂半夏汤、泽漆汤、大黄甘遂汤、三物白散、走马汤等,而我有幸跟倪师学习经方,也有机会接触一些疑难重症,有了这些武器才能与疾病一搏,不然就只能中西结合了!

一般单纯的疾病六经辨证即可,但对疑难重症就必须综合研判,利用人体生理动态模型判断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或是上热下寒、寒热并结、阳不入阴,甚至阴阳决离,尤其是癌症诊断,这种“阴阳辨证法”更是重要,而癌症治疗必须防其传变转移。

倪师结合《难经》:“肝病传脾,而须实脾”,及“泻南补北”等理论,有时再加上季节因素,预判吉凶,治疗时运用大热大毒之口,如生附、生半夏、生硫磺,去寒攻坚,倪师自言治病处方如行军布阵,但常不寻常规,只求胜仗,这就是倪师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对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我要努力的目标,如果再加上天纪奇门那就更难以企及了!


卫教

倪师认为西医订有自己的检验标准,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不论对错至少有一个参考指标可以依循,但中医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就建立了一套中医健康的标准,其中包括了睡眠、胃口、二便、寒热及阳起反应,此标准不但可以判断一个人目前是否健康,同时也是疾病治疗是否有效的依据,一般人自己就可以做判断,不需经过医生,这是另一个倪师对中医的贡献。在美国居然有人找倪师做中医的健康检查,真是不可思议,我想台湾应该没有一位中医师敢标榜能用纯中医方式为病人做身体健康检查,就算有也一定会被西医K得满头包吧!我自桃花桃跟诊回到台湾,因为在网络上已经变成一位经方家了,来诊的重症病患络绎不绝,压力非常大,这让我意识到为什么一定要到西医宣判得了重症,甚至到末期西医治疗无效时才要来找中医呢?


美国汉唐

如果在身体有偏离健康标准的初期时,就能够找经方家治疗,对医病双方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要到阴实证才来求救,到那时经常是一翻两瞪眼,也就是倪师感叹:为什么每次到他手上时都只有一次机会!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诊所为病人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为病人讲解“倪氏健康标准”,每年一次,近两年因新冠疫情暂停,目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中医的健康标准,每天都可以自我检查,有问题马上找中医调理,就能避免将来重症的发生机率,永保安康,而西医所宣导的每年体检除了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恐慌外,完全无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倪师真的太厉害了!

因为倪师的因缘,接触了佛法,所以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以简单的观念来开导病患,人生无常,苦海无边,所有相皆为虚妄,放下我执,与病人共勉,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都要感恩倪师。


遗憾

我最感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倪师走得太早了,我还羽翼未丰,还有很多问题要问,还有很多话要对您说,只好多读人纪和医案,期待在梦中再度聆听您的教诲。天纪还未好好学习,还记得您在汉唐上课时曾说您要再传天纪,正在整理中,会不会因为会泄漏天机,所以上天提早接您回去,让这个世界仍保留一些缺憾。

您离开我们十年了,这不算短的日子里,持续学习经方的过程中,虽然仍然会有挫折,也有治愈疾病的喜悦,让我有了作为一位传统中医师的尊严与自信,在写这篇纪念文章时,脑中不断回想当时研读人纪的兴奋,到桃花岛跟诊的大开眼界,以及在台湾与老师相处的点滴,因为接触了经方,让我的中医人生更加精彩,回味无穷。


留言板: